Loading...

(分享) 傅佩榮先生山東大學演講:大學 3 課

每年金秋,都有一批新同學進入大學,翻開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章。大學四年如何度過?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識和態度將影響我們的一生。當我們回首往事,能否對自己說:大學四年,我沒有因為虛度而悔恨?2008 年 9 月,國學大師傅佩榮先生借來山東電視臺《新杏壇》開講的間隙,為山東大學萬名學子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,為那些希望從懵懂中早日體悟到未來的大學生,那些從不鬆懈並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,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闡釋如何編織夢想,明確方向,奠定基礎,來成為一個有潛力、有思想、有價值、有前途的未來主人翁。


第 1 課:化被動為主動 活在當下

被稱為天才的西方哲學大師尼采認為人的精神有三種變化:第一變變成駱駝,第二變變成獅子,第三變變成嬰兒。駱駝就是聽別人對你說你應該如何,獅子就是我對自己說我要如何,嬰兒就是說我是。

“子曰:德之不修,學之不講,聞義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憂也。”孔子最擔心的事是:德行沒有好好的培養;學問沒有好好的研究;聽到該做的事自己沒有跟著去做;自己有不對的事沒有改過。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最特別的四年,這四年跟別的時間一樣不能重來。進入大學,是人一生中第一次不為升學重擔所限,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、興趣;第一次離開家庭範圍,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;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,而是有足夠的自由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。所以,傅佩榮認為:“大學四年第一個要做到的就是化被動為主動,上了大學就要準備做獅子,而這個恰好是最難的挑戰。

”當你從被要求到自我要求的時候,要有一套價值觀,要 會基本的做人處事的規範,然後才能跟自己說我要如何。傅佩榮指出:“人活在世界上絕對不可能為所欲為,隨心所欲。每一個人處在怎樣高的位置,擁有多大的財富,還是要問自己我應該如何做。所以第一課就要記得化被動為主動,”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是否有成就,就看他能否做到這一點。傅佩榮舉例說:“比如說我今天應該上課,但是不願意去,怎麼辦呢?你要把應該變成願意,然後你上課的態度就不一樣了。四年大學能做到這一點,你就沒有白念了,從此以後,生命可以自己負責。

孟子說,“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。”要做德行完備的人,就是不要喪失像小孩子一樣的單純的心。老子說,真正修養到最高境界要複歸於嬰兒。 在傅佩榮看來,嬰兒代表一切希望的開始,每一個人都 希望回到嬰兒狀態,因為嬰兒代表無窮的可能性。我們是不斷長大,但是不要忘記,不要失去嬰兒般的心,真誠的心,善念。跟別人來往都要以善意出發,但是講善意絕不代表你是天真幼稚上當受騙的人。”對剛到美國讀書時英文不佳、跟不上課業的窘況,傅先生仍記憶猶新:“到美國之後才念完一個星期的課,就想放棄了。老師要我們每天念一百多頁英文,我讀一頁就花了兩小時。後來每天讀十二小時才能把指定的材料念完,念完後依然不敢發言。直到我在圖書館角落裡找到一本放錯的參考書,成功的回答了教授的問題。他說教書十幾年第一次遇到這麼用功的學生,這句話改變了我的命運。從此,老師相信我是好學生,也贏得了同學的尊重。”1980年傅佩榮在耶魯大學讀書時,曾經在大雪中排隊等了兩個小時,只為有10分鐘的時間向老師當面請教問題。對這種赤子之心,傅佩榮先生這樣看待:“我這一生都覺得研究學問、追求知識是人 類一種不可替代的使命,感覺到人的生命價值從這個地方開始往上提升了。這是我念書的經驗,活在當下,四年之內盡量少打工,少兼差,少做別的事,專心過這四年,要記得脫 胎換骨。”

第 2 課: 全人教育,做完整的人

蘇格拉底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戴爾菲神殿上的話,“認識你自己。”

傅佩榮認為,念大學的目標就是全人教育,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全人教育包括三個內容:第一個人才,第二個人格, 第三個人文。人才教育學校會負責,讓你成為專業的本科的人才,人格教育則靠自己。作為一名教師,人格上,傅佩榮推薦的是孔子的價值觀。

他指出,跟任何人來往都要記得:內心感受要真誠;一個團體一定有它的共識,它的共識具體變成某些規定跟條文,沒有必要去衝撞這些校規。在傅佩榮看來,同學們在學校是過客而不是歸人,經過大學就不能空手而回,要把所有好的東西,知識、智慧儘量帶走。跟別人來往,包括跟父母相處都要記得內心感受要真誠,父母對你的期許要溝通,社會規範要遵守,要經常跟父母聯絡,儘量不要讓他們操心。“一個人活在世界上,他的能力不在於可以得到什麼,而在於他可以承受失去什麼,如果你失去全世界,失去所有關懷你的人,你還能活得下去嗎?”

能力不在於得到什麼,因為強中更有強中手,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即使整個世界都消失了,我還活著,照樣有我的尊嚴,有我的價值,這是一個念書人應該樹立的一個高尚的目標。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”傅佩榮理解的人文教育就是在工作跟修養之餘要做什麼事:這一輩子能不能快樂,就看情感調節的方式如何。他回憶說,當年在美國讀書很累,真擔心哪天自己會崩潰。所以每晚鎖定一個音樂電臺,一打開就是音樂,在音樂聲中入睡來疏解壓力和情緒。每星期六下午一定逛書店,買書那一刹那覺得人生充滿希望。“當沒有人給你希望的時候,你要記得給自己希望,人一定要活在希望裡面。”傅佩榮還參加了電影欣賞社,每星期用一美金看一場十幾年前的老電影。美國同學們看到字幕出來,喜歡的男女主角出現就鼓掌吹口哨來表達自己的情緒,甚至看完畢後全體起立,仿佛在欣賞的是舞臺劇。“在休閒生活方面、調節情感方面不要管別人太多,你只要不妨礙別人你就盡情去掌握自己的方式吧。”

第 3 課:大學之內涵

到底大學四年有什麼內涵呢?傅佩榮認為大學的內涵有三點:第一課業,第二社團,第三感情。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在《如何讀大學》的書裡面告訴我們, 哈佛大學學生平均每週上課十二小時,每上課一小時,複習、預習時間要乘以二點五,即自學三十小時,加起來四十二小時。“四年大學裡面沒有學會自我控制,那以後的發展就乏善可陳了,要練習有秩序、有步驟掌握自己的生活。”對此,傅佩榮對大學生們提出了這樣的自我要求:“在課業上,除了用功,沒有秘訣。你要跟自己說,我現在開始,選幾小時的課,每週上課幾小時,我相對的就要念幾小時的書。做到這一點,到期中考、期末考的時候很輕鬆,根本不用特別准備。”

學業、課業的作用在將來就業或升學才會發現它的重要,但社團活動是一種比較全面的生命素質的提升。念大學怎麼可以不參加社團呢?社團活動可以讓你慢慢變成一個跟人群可以相處,可以領導別人,知道怎麼做組織,怎樣去辦活動的人。對於獨生子女來說,在社團中要學習扮演各種角色,懂得聽別人的安排,也慢慢練習可以去下達命令,來組織一個團體,這一點是特別困難的。傅佩榮認為,要能夠當領導,首先就要能夠被領導,學習如何去共同朝一個目標合作。 我大學時代只參加了合唱團,每當念哲學系覺得很枯燥的時候,我就跟同學們說,我們來唱歌吧,從此以後我們哲學系就充滿著歡樂之聲了,四年過的很愉快。讓人覺得大學生活最後的美好回憶都在那些社團活動裡面。” 《孟子》裡論交友用了四個字:“取有必端”。交朋友,一定要找品行端正的。友情跟愛情是大學四年裡面非常重要的功課,要懂得結緣、惜緣、隨緣。

曾經有學生向傅佩榮請教:“老師,被愛是不是幸福的?”傅佩榮回答說:“不一定,要看被誰愛,被一個你不喜歡的人愛,很痛苦。”想讓別人愛你,就先要求你自己變成能夠被人家欣賞的人。傅佩榮認為,大學時談戀愛可以教你如何照顧別人,增進同理心和自控力,但戀愛這件事要一切隨緣,不必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。傅佩榮把朋友分為幾類:最基礎的叫做酒肉之交,一起吃飯喝酒;比較好的叫利害之交,一起合作,合則有利;道義之交。他感慨的說,很多大學時的朋友會成為你一輩子的知己,這樣的友誼彌足珍貴。但在交朋友時,不要只去找與你性情相近或只會附和你的人做朋友。交友用四個字來說,“取有必端”,一定要找言行端正的朋友。“大學裡大家都很單純,各自都有理想,經常可以整夜不睡談人生的理想, 要記得人生只有這個短暫的四年是最難得的。”

「大學堂英文」大學備審面試顧問服務,詳情請見:服務流程與方案
備審文件 6729027532043076000
首頁 item